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早在1937年,陕北公学就已开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革命运动史、世界革命史等历史课程。1941年,延安大学设立教育系,下有史地组。延安时期,吴玉章、尹达、何干之等著名历史学家都曾在此任教。1988年,延安大学正式成立历史系,开设历史教育专业,2020年更名为历史文化学院。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历史文化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优秀教师和其他方面的人才,为陕西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现有历史学本科专业1个,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教师教育等教研室4个。有中国史一级学科以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专门史、中国历史文献学等4个二级学科授权点和学科教学(历史)二级学科授权点1个。有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陕西地区韩国独立运动研究与韩国学教育研究基地等研究平台3个,地方历史文献与文物数字化实验室1个,微格教学实验室1个,资料室1间(中、外文期刊80多种,藏书共计10万余册)。此外,学院还与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陵博物院等十余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在教学、科研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历史文化学院现有教职工38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1名,讲师16名,具有博士学位23人,在读博士2人,专职硕导15人,兼职硕导1人,特聘教授1人,“社科名家”工作室1个。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首席专家1人,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专家1名,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1名,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人文与新闻传播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名。
学院建有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课程思政教师“大练兵”省级“教学能手”1名,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1项,陕西省高校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3项,全国高等学校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5项,“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5项。
近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8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省级科研立项14项,其他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25项。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以上。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13篇,其中权威期刊论文11篇,其他CSSCI来源期刊论文36篇。出版学术著作(含教材)14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项。
历史学专业获得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是“优师计划”地方专项培养专业之一。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本科专业、中国史学科已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常年选拔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自2025年起,学院开始实施“中学历史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设立卓越班,每年在全校范围内选拔入学新生,推动延安大学卓越教师培养基地的建设。现共有在校本科生381人,研究生126人。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升,70%以上毕业生从事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工作。先后培养学生3000多名,大多数都成为行业和单位的工作骨干,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展望未来,历史文化学院将继续坚持“教学立院、科研强院,特色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科研水平和优化教学质量为保障,以创建和谐学院为目标,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建成一个特色鲜明的“精致型”学院。
地 址:中国·延安·延大新校区
邮 编:716000
电 话:0911-2650581
历史文化学院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